top of page

找到 5 項與「」相關之結果

  • 中醫濕疹臨床病案分享

    突發濕疹 治療前 治療前 此案為食過量海鮮後,頸部兩側突然出現濕疹。舌頗紅,苔厚膩淡黃,脈數,明顯有濕熱積聚 治法:瀉肝火,清濕熱 處方:龍膽瀉肝湯加減 一周後回診,頸部皮疹已大致消退七七八八,不過兩肘卻新見些許皮疹。醫師判斷這是尚有餘邪未清,不過皮疹從軀幹轉移向四肢,從中醫角度乃向癒之象,不用太擔心。再服兩週中藥後濕疹已經完全消退。 治療後 治療後 何謂「發物」? 在中醫中,「發物」是指一些能够引起或加重身體某些病症的食物。這些食物通常具有刺激性或特定性質,會導致體内的「風」、「濕」、「熱」等因素增加,從而引發或加重疾病的症状。所以如果患有皮膚問題的時候,切記要按醫師的指示戒口! 常見發物:蝦蟹、鵝牛、辛辣、牛奶、鷄蛋、芒果等等 文章:王曉晴醫師 Follow Facebook instagram: instagram/sunrise_tcm

  • 咳個不停?試下呢2個穴位幫手!

    1.魚際穴 屬手太陰肺經,位於手掌拇指後的肌肉隆起,赤白肉際處 止咳利咽 清肺熱 對咳嗽、氣喘、喉嚨痛有改善作用 2.列缺穴 屬手太陰肺經,位於位於前臂橈骨莖突上方,腕橫紋上約1.5寸處(似一條坑的凹陷) 宣肺平喘 可以幫助改善咳嗽多痰、氣喘 想知最新資訊,Follow Facebook & Instagram ! #健康養生 #長沙灣中醫 #曦和中醫

  • 咳嗽的成因

    隨著秋天的來臨,氣候逐漸轉涼,許多人會出現咳嗽的情況,今次就同大家講講咳嗽。中醫認為咳嗽可大致分為外感或內傷所引致。外感咳嗽是由於氣候變化或調攝失宜,感受邪氣,導致肺失宣降。內傷咳嗽可因飲食、情志、年老體虛等原因引起。咳嗽主要病位在肺臟,但《黃帝內經素問‧咳論》則指出「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」因此,中醫在治療咳嗽上須辨清病機,以更有效幫助病人解決問題。 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主要由於外在邪氣所致,在祛除外邪的前提下,還須辨別病人咳嗽中是否兼挾寒熱燥濕等病邪。 內傷咳嗽 內傷咳嗽則要多考慮病人的過往病歷、生活習慣、其他兼病等。很多時候醫師都會問病人咳嗽的特質,例如咳聲、是否挾痰、咽乾與否等等,這些資訊都可以幫助判斷導致咳嗽的背後病機。 秋季咳嗽 秋季是肺部最容易受損的時期,因為乾燥的空氣容易使肺氣不足,導致咳嗽、喉嚨不適等問題。 風邪侵襲:秋季氣溫變化大,寒風容易侵入人體,造成咳嗽 燥邪影響:乾燥的氣候容易導致肺部津液不足,出現乾咳 內熱過盛:飲食不當,尤其是食用辛辣、油膩食物,令熱邪犯肺 秋季養肺 「肺喜潤而惡燥」 宜吃潤肺食物,如梨、百合、雪耳等。 避免辛辣、油膩的食物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,可以選擇喝一些潤喉的茶,如桂花茶或蜂蜜水 適時添衣,早晚溫差大時及時添加衣物以防感冒 病案分享: 一名六十多歲的女病人,咳嗽十年,病人入夜後咳嗽頻作,痰多質黏,影響睡眠。病人同時出現夜溲、怕冷、手腳冰冷等症狀,再配合舌脈的診斷,可見病人是由於年紀漸長,腎氣不納,引致咳嗽。醫師主要處方溫腎納氣的中藥,病人在堅持兩個多月的治療後,咳嗽便漸漸好轉,不再影響睡眠。另外病人晚上起床去小便的次數也同樣減少了呢。 其他文章: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