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秋天的來臨,氣候逐漸轉涼,許多人會出現咳嗽的情況,今次就同大家講講咳嗽。中醫認為咳嗽可大致分為外感或內傷所引致。外感咳嗽是由於氣候變化或調攝失宜,感受邪氣,導致肺失宣降。內傷咳嗽可因飲食、情志、年老體虛等原因引起。咳嗽主要病位在肺臟,但《黃帝內經素問‧咳論》則指出「五臟六腑皆令人咳,非獨肺也。」因此,中醫在治療咳嗽上須辨清病機,以更有效幫助病人解決問題。
外感咳嗽
外感咳嗽主要由於外在邪氣所致,在祛除外邪的前提下,還須辨別病人咳嗽中是否兼挾寒熱燥濕等病邪。
內傷咳嗽
內傷咳嗽則要多考慮病人的過往病歷、生活習慣、其他兼病等。很多時候醫師都會問病人咳嗽的特質,例如咳聲、是否挾痰、咽乾與否等等,這些資訊都可以幫助判斷導致咳嗽的背後病機。
秋季咳嗽
秋季是肺部最容易受損的時期,因為乾燥的空氣容易使肺氣不足,導致咳嗽、喉嚨不適等問題。
風邪侵襲:秋季氣溫變化大,寒風容易侵入人體,造成咳嗽
燥邪影響:乾燥的氣候容易導致肺部津液不足,出現乾咳
內熱過盛:飲食不當,尤其是食用辛辣、油膩食物,令熱邪犯肺
秋季養肺
「肺喜潤而惡燥」
宜吃潤肺食物,如梨、百合、雪耳等。
避免辛辣、油膩的食物
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,可以選擇喝一些潤喉的茶,如桂花茶或蜂蜜水
適時添衣,早晚溫差大時及時添加衣物以防感冒
病案分享:
一名六十多歲的女病人,咳嗽十年,病人入夜後咳嗽頻作,痰多質黏,影響睡眠。病人同時出現夜溲、怕冷、手腳冰冷等症狀,再配合舌脈的診斷,可見病人是由於年紀漸長,腎氣不納,引致咳嗽。醫師主要處方溫腎納氣的中藥,病人在堅持兩個多月的治療後,咳嗽便漸漸好轉,不再影響睡眠。另外病人晚上起床去小便的次數也同樣減少了呢。
其他文章:
Comments